深海蘊藏的真理
著名玄學大師
閒暇時,天命喜歡打開電視,看一些紀錄片頻道的節目。與自然有關的紀錄片,最得我心。
當你看到獵豹咀嚼剛撕咬下來的鮮肉,小魚兒在大鯊魚的牙縫中僥倖鑽出,雛鳥從蛋的裂縫處破殼而出,你會通過這些生靈的活力,感受自己真切的存在──我是和它們共同存在的生物,這就是「與天地同在,與萬物共存」的超然脫俗!
既然生命體之間的活力相通,大自然的某些規律、真理,也可能啟示人類社會。譬如神秘的深海,弱肉強食似乎是「規律」:若你柔弱,就會受到欺負。如果想生存下來,最好變成那條最兇狠、強悍的「大鯊魚」。其實,人類審視自己的生活時,也不知不覺用了這個定律:社會弱肉強食,所以只有外向、強硬甚至霸道的人,才能立足;反之,如果你內向、斯文,不愛出風頭,就永遠是「輸家」。
事實是否如此?最近天命看到一部以鯊魚為題材的紀錄片,也許可以啟發我們對「剛與柔」的思考。鯊魚固然可以生存,柔弱的小魚兒容易被吃掉也是事實。但海洋有一種魚,體型很小,面對攻擊毫無還手之力,卻能每天圍繞在各種鯊魚身邊,安然無恙地生存,根本不用擔心被吃掉。原因是牠們會游到鯊魚口中,從鯊魚牙縫剔出食物,幫鯊魚清理口腔。所以深海有此奇景:一群小魚游到鯊魚口中,鯊魚乖乖張開口讓牠們自出自入,然後心滿意足地合上嘴巴,讓小魚自由游走。
人類社會和海洋一樣,總有所謂的「弱者」和「強者」之分。不同的是,海洋的強弱是天生的,牠們的體型生來如此,不會改變。聰明的弱者,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生存下去。人類社會的「強弱」之分,沒有海洋那麼絕望──至少,後天努力可以改變一部份現狀,人能做到的事也遠比魚類多。但有些人,天生內斂,不喜歡做那條出盡風頭的大鯊魚,是否註定他們必須改變性格,強迫自己變得活躍,「進化」成張開血盆大口、吞吐魚群的龐然大物,否則就「無運行」呢?
天命平時會靜靜觀察身邊人取何種處世態度。有人喜歡呼風喚雨,熱熱鬧鬧,想做眾星拱月之下的那個月亮,在一片呼聲中完成任務;有人慢條斯理,很少發言,也能細心做好工作。站在老闆的立場,只要這人工作能力出色,無論他性格內向或外向,都沒所謂。因此,鋒芒畢露或低調文靜的人,都有成功的機會。當內斂的人也能鶴立雞群,便印證道家思想的一句話:「不爭,也有屬於你的世界。」更何況,中國人的哲學,就講究剛柔調和。這個社會,容得下剛強的大鯊魚,亦同樣留得住柔弱但有妙計的小魚兒。
深海蘊藏的,除了石油、礦物等等寶藏之外,還有這萬物適用的道理。我們平民百姓不懂得開發海底礦藏,但動動腦筋,想要發掘海洋蘊藏的真理,完全可以做到!
SHARE